闲适于乡愁 送别何谈梦 读《唐诗三百首》有感


中国历史的沟壑,文人儒家的经典,在漫长的文字色彩中,唐诗婉转清丽,隽永高亢。琅琅上口的遣句是唐诗的魅力,丰富的形式是唐诗的传统。

  中国历史的沟壑,文人儒家的经典,在漫长的文字色彩中,唐诗婉转清丽,隽永高亢。琅琅上口的遣句是唐诗的魅力,丰富的形式是唐诗的传统,文字蕴含的思想是唐诗的精华。古人在不同的境界造就出人生不同的艺术,用几句简单却颇有寓意的诗句描写艺术人生,寄托人生情感,烘托美好思想。

  在喧嚣的都市中,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,“声喧乱石中,色静深松里”的幽深素静是一种奢望但在书中能够感受淡然。虽然每天清醒出门眼前都伴有雾霾的灰暗,但这并不阻止我们拥有“桃花尽日随流水,洞在清溪何处边”的隐秘深幽的桃花源般的心境。“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”的闲适无忧,看深山带来的平静,听鸟儿婉转的啼鸣,每一份悠闲自在都是城市生活难以触摸的,但是每一份心灵感受却是古人伟大创作留给我们的舒心快乐,淡然一笑。当人们走向暮年时,可能“斜光照墟落,穷巷牛羊归”的闲逸生活是我们向往的,看着黄昏的晚霞,余光照在大地青草山,感受着那份自然清新。在面对都市的繁华诱惑,人们需要的是每天保持一颗淡然闲适的心,去感受内心的平静,去体会平淡生活的美好。

  许多青年人从青山绿水的山林中来到都市,他们由放牛割草,压在树上吃果子的无忧生活进入到了一个快节奏的挤车、操作电脑的上班生活。有太多的乡思,却只能像办公室热水冒出的一缕青烟瞬间汽化成滴,嗒嗒地在心中响起。

  人生易老,事事沧海桑田,回家时儿时的回忆,看见每一个熟悉的面孔,那种“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”的无限乡情萌然而生,岁月的流逝是对家乡的眷恋,人生的坦珂只有乡是归处。羁旅愁思,孤然漂泊,“风枝惊暗鹊,露草覆寒虫”,秋风的萧瑟惊动着栖息的乌鹊,滴露的小草上传来阵阵寒虫的哭鸣,黯然神伤,饱含乡思寓意,独自涕零,在无处可憩的外地,每天的不如意,不熟悉和如“秋风、露草”的肆意欺凌,只有在家乡才能找到那份安稳,那份快乐。乡思的绵延放大着游子的思绪,每当看到“木落雁南渡,北风江上寒”的意境,都散发着一种客居思归的情怀,家乡的美好是一份真挚,家乡的美好是一种快乐,家乡的美好更是一种强烈的归属,家乡,家乡,叫游子如何不思乡,不惆怅。

  离开故土,固然会送别好友,割舍的痛楚和情感真实的流露,是社会匮乏的一种感动。古人别离,深思眷恋。

  每个人在路上的时候总是得到和失去,朋友的离别是一种不舍,一份情谊。“挥手自兹去,萧萧班马鸣 ”,十个字的一句话,画面清晰,友人之间挥手送别,马蹄声响渐渐消散,离别的场景由字里行间层层浮现,缱绻情谊犹如马儿鸣声绵延悠长。“何当重相见,樽酒慰离颜 ”,送别朋友总是望再次复见,离别的愁绪冉冉升起,而古人却用杯中酒来慰藉别离的伤感情绪,惜别的情绪固在,但相逢的憧憬也萦绕在友人之间。“相送情无限,沾襟比散丝 ”,离愁别绪,泪雨梨花,送别后的情深无限,对友人甚是思念。

  茫茫人海,每个人的离别都是对梦想的追逐,都是对理想的抱负,人生来就与众不同,追求着不同的目标,但繁忙的城市生活往往让我们为了生存而生活,而放弃了最原始的追逐。

  人生的路上,每个人都在登高望远,每个人都有着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雄心抱负,人只有尽力过重重险阻,抱着坚持的决心登上山顶,去看,去听,去吟,才能看见云彩的绚丽,众山的渺小,才能听见最深处的静幽,才能吟出别一番滋味的佳句,只有坚持不懈,不畏前险的人,才能真正地做到“站得高,看得远”的态势。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,一定要有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的倔强、自信和对信念的执著,要有一种激流勇进的强大精神力量。惆怅的人生,并不能阻止人们有着“俱怀逸兴壮思飞,欲上青天览日月 ”的伟大抱负,有梦想有目标的人,他可以走得更远,离自己的梦想更近,拥有坚持的品性,自信的力量,恒定的目标,才能促使我们,激励我们以最近的距离去拥抱梦想。

  《唐诗三百首》首首都是琅琅上口,经典流传,正是古人对字句的飘逸表达,灵活运用,用简单的文字拼凑出层层意境,给人们营造有着闲适淡然生活、忧思离别的袅袅乡愁,送别古人的缱绻不舍和独身登高览众山的一幕幕生动的画卷。《唐诗三百首》的歌颂是一种态度,一种心境,一种理想,一种意味深长的观感。

  康泰公司 童潇